山同脉、水同源、文同种、地相连、人相亲,巍巍武陵山构筑山川竣秀的家园,让湘鄂边革命群众跟着以共产党人贺龙为首的先驱闹革命,无数土家、苗族、白族等儿女英勇就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湘鄂边老苏区。1981年,由桑植县体委主任刘大效倡议的“贺龙杯”篮球赛得到贺龙夫人薛明、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及湖南湖北体育部门的肯定,正式拉开了序幕。这是湘鄂边老苏区革命群众通过篮球友谊赛深切缅怀贺龙元帅的跨地区、跨时代结亲行动……
寻亲
1975年6月9日,新中国总理周恩来抱病出席贺龙骨灰安行仪式,这是继中共中央颁发〔1974〕25号文件《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后的又一次对贺龙元帅丰功伟绩的肯定。消息传到桑植,举县欢庆。身为桑植县体委主任的刘大效更是彻夜难眠。他想到贺龙元帅生前战斗过的湘鄂边,想到贺龙元帅一辈子最喜爱的体育运动—篮球。他坐不住了,决定到北京寻找亲人,向他们汇报桑植承头在湘鄂边老苏区举办“贺龙杯”篮球友谊赛的想法。来到北京,刘大效如愿见到贺龙元帅夫人薛明,见到日思夜想的贺龙夫人薛明,刘大效向亲人汇报家乡人思念贺龙元帅,想举办“贺龙杯”篮球友谊赛的活动。薛明夫人眼眶湿润了,轻声说:“湘鄂边老苏区没有忘记贺龙,举办‘贺龙杯’篮球友谊赛,我支持。”薛明夫人还让刘大效去找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汇报,争取他的支持。刘大效来到国家体委,见到了荣高棠,汇报革命老区的想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安排工作人员与湖南、湖北体育部门打了电话,表明了支持态度。
薛明夫人的支持,荣高棠主任的肯定,让刘大效坚定信心。返回桑植,刘大效组建桑植男女篮球队,开始了湘鄂边老苏区的寻亲之旅友谊赛。刘大效选的第一个寻亲点是鹤峰县。当时,桑植的公路只通到芭茅溪。桑植男女篮球队一行20多人在刘大效的带领下,坐车到芭茅溪,然后步行到五道水住宿一夜,第二天,全体人员步行穿三台去鹤峰,女队伍走着走着,又累又饿,仍一边流泪一边行走,男队员帮女队员背着行李鼓劲前行。鹤峰县体育部门早早安排卡车等候在通车的地方。当时正值鹤峰县召开大会,招待宴全部是苞谷粉子饭,可县里专门为桑植客人准备了大米饭、鸡肉汤,说再困难,也不能亏了桑植亲人。“亲人”,桑植男女球队的运动员听到这句话,心一下子暖了。他们从亲人准备的大米饭中感受到了一衣带水的鹤峰亲人的真情。参观满山红烈士陵园,向牺牲在鹤峰的烈士敬献花篮,桑植鹤峰举办“贺龙杯”篮球友谊赛,晚上,鹤峰又安排刚从北京演出归来的文工团汇报演出招待客人。一个个节目把大家带进贺龙元帅战斗的岁月,不知不觉,桑植和鹤峰运动员的手握在了一起。
鹤峰、洪湖、石门、永顺,桑植男女篮球队每到一个地方,先拜祭烈士,再叙亲人情,最后开展篮球友谊赛,“贺龙杯”篮球友谊赛接力举办,在湘鄂边老苏区形成了共识。
“贺龙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贺龙的祖先是湖北省钟祥市贺家湾人,贺龙的母亲是湖北鹤峰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为首的共产党在湘鄂两省先后创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湘鄂边两地献出成千上万个各民族儿郎的生命。“睡到半夜过,门口在过兵,大家不要怕,那是贺龙军。”一首《门口挂盏灯》的民歌至今回响在湘鄂边老区群众心中。而“贺龙杯”篮球友谊赛让湘鄂边两地群众通过体育赛事,真正实现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一家亲在1981年开始探索。
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冠奖杯由广东艺术家精心设计,“双龙抱柱”造型得到薛明夫人认可,代表友谊、团结、竞争和学习的“贺龙杯”篮球友谊赛奖杯寄托着湘鄂边父老乡亲对元帅的思念。为了把赛办得更好更持久,湘鄂边成立理事会,桑植、鹤峰为理事长单位,洪湖、龙山为副理事长单位。宜恩、五峰、咸丰、石门、永顺、永定、慈利、武陵源为理事单位。“贺龙杯”赛为流动奖杯,连续三年获得冠军的,奖杯永久保存。
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1981年正式开始,发起单位桑植县举办首场赛事,三年后,规定两年一届。从第13届起,又改为一年一届,各县市区轮流举办,“贺龙杯”篮球友谊赛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第25届赛事又将回到“贺龙杯”篮球友谊赛最初出发地—桑植,12个市县区将再次实现“全家福”。
“贺龙杯”篮球友谊赛,12个市县区男、女篮球队举行近1000场篮球赛,每到一地举行比赛,球场上人山人海,来自12个市县区的球迷呐喊助威,球场上的运动健儿展示自己最好的球技,让运动美、技巧美、团结美、合作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43年的“贺龙杯”篮球友谊赛,见证着运动中的新老更替,见证着湘鄂边的沧海桑田巨变。改革开放的脚印、脱贫攻坚战的脚步,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政治智慧,让湘鄂边老苏区的父老乡亲过上了幸福生活。昔日需几天几夜行程的地方,现随着高速公路、高铁和飞机的开通,只需几个小时就可抵达对方,昔日待客的苞谷饭早已变成饭菜多样的视觉盛宴。
茶山、果山、美丽乡村、幸福农庄在一场场球赛后的交流中,架起互学互鉴的友谊桥。文化交流、亲戚交往、产业交融悄然无缝对接,桑植五道水与鹤峰走马两地遍植茶园。43年的坚持,最后两省茶园连成一片,运动员在赛事中品尝茶香,竟分不出是湖南的茶香,还是湖北的茶香。因为两省12个市县区友谊赛的交往,一对对有情男女喜接连理,民族交往变成交融,中华民族一家亲成就“贺龙杯”篮球友谊赛的山高水长。
红军后代文连生、伍辉福的精神胜利法
现年72岁的红军后代文连生和70岁的红军后代伍辉福是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的铁杆。“贺龙杯”举办25届,他们参与25届。
1981年,他们是桑植男子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正是青春热血的年龄,篮球这项以身体对抗性的球类运动,成为他们展现旺盛精力、展露智慧、胆略、意志和创造力的最佳平台,作为红军后代,他们想通过参加篮球赛,利用休息时间,寻觅亲人战斗过的地方,体会亲人闹革命的艰辛和崇高,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
文连生的父亲文昌南,1935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6年授海军少校军衔,1981年去世。文连生在县电力公司工作,作为红军后代,他默默无闻干好本职工作,业余苦练球技,积极参加“贺龙杯”篮球友谊赛,年轻是主力队员,年纪大了变成篮球教练,43年的相随相伴,文连生说起一场场赛事,走访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一次次热泪盈眶。
伍辉福的外公韦友之是红四军警卫连连长,在1929年庄耳坪战斗中与团长贺桂如壮烈牺牲。作为红军后代,伍辉福当好医生的同时,把篮球运动作为他强身健体的业余爱好。25届“贺龙杯”篮球友谊赛,他一次也没有落下,他的想法和文连生一样,打好篮球的同时,追寻先辈战斗过的足迹。伍辉福通过43年的努力,已收集到外公战斗的故事达20多万字,他正整理外公的故事,留给后辈学习,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红色后代,保卫守护红色江山,需要一代代共同努力。
“43年参加‘贺龙杯’篮球友谊赛,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值得的事情。大家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付出一辈子,可我们懂得坚持,坚守的可贵,桑植县体委主任刘大效今年4月去世,享年92岁。2012年,被授予“终身荣誉奖”,他临终前,告诉后人,‘贺龙杯’一定要办下去。”文连生说到这里,目光泛着眼花。
“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比‘贺龙杯’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早20年举行,现在有1000支球队参加。我们要做强做响湘鄂边老苏区“贺龙杯”篮球友谊赛,通过“一杯”促进老苏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精神胜利法。”伍辉福高兴地说。
初审:刘小丹
复审:马林虹
终审:袁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