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田万载:守护古村落 传承瑶文化

2024-07-30 07:40 作者: 刘跃兵 来源: 45281 次阅读

“唱首山歌给客听,欢迎亲人和贵宾;来到瑶山少怠慢, 一曲瑶歌敬贵人……”季夏时节,笔者走进江永县源口瑶族乡清溪村瑶寨,只见山峦拱翠、溪如玉带,热情的迎客歌、醇香的拦门酒,醉了远道而来的游客。

清溪村地处湘桂交界的大山脚下,是江永“四大民瑶”(即清溪瑶、古调瑶、扶灵瑶、勾蓝瑶)中清溪瑶的发源地。该村至今保存着150 多栋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院墙内外,进京赶考、喜鹊登枝、闺秀观景、农夫砍柴等精美的石刻、木雕随处可见,充满浓郁的农耕气息和诗情画意。

77 岁的村民田万载,长年守护古村落,传承瑶文化。村民们都说,如今清溪村旅游兴旺,离不开他的功劳。

当年,田万载刚从学校退休回村居住时,村民保护古村的意识薄弱,有的还打算拆除古民居,建钢筋混凝土楼房。田万载得知消息,第一时间上门做思想工作,并协调相关部门另择新址,安排村民建新房。

2017 年的一天,田万载外出办事。文物贩子乘机与一名村民达成协议,拟拆除该村民的古民居,整体运走。田万载知道后立刻回村,只见文物贩子带着人,爬到古民居二楼,准备拆楼。

“住手 !”田万载一声断喝,火急火燎地爬上楼,挡在众人面前。没想到,他脚下踩空,摔了下来。文物贩子怕闹出事, 只好不甘心地离开。田万载却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才能下床活动。

经历这次风波,田万载认为有必要为全村的古民居建立详细档案。这样,保护起来底子更清楚,也提醒村民这些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贝,一定要保护好。他花了一年多时间,对150 多栋古民居逐一丈量、画房屋结构图、拍摄照片,一一登记、造册、建档。他还与村干部一道,把保护古建筑写入村规民约,督促大家严格遵守。

多年来,田万载积极传承民俗文化。

他自掏腰包购买摄像、录音设备,拍摄哭嫁、坐花席、瑶歌对唱、耍春牛等传统习俗,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并将唱词翻译成汉字,整理成册,手稿叠起来有1 米多高。

他还花了30 多万元,收集瑶民古老的生活用具、契约文书等近万件老物件,创办清溪瑶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他耗时6 年,撰写15 万字的《清溪村志》,记录清溪瑶的历史变迁和传承发展。

……

2019 年,清溪村被评为湖南第四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田万载整理的资料在申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溪村火了,外地游客来了,田万载也更忙了。他撰写游览解说词,组织村民培训接待礼仪、食品安全知识等,将瑶族传统习俗转化成旅游产品。

“坐花席”是瑶族传承至今的婚俗。据传,明朝永乐年间,两名瑶家淑女被选中入京,瑶族同胞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宴席上,文人墨客吟诗作词,歌颂她俩的美貌和贤良淑德,后来,延伸为瑶族“坐花席”习俗。

田万载整理本地“坐花席” 唱词,培养“坐花席”传承人10 余人,为游客献上一道丰盛的文旅大餐,还到广西恭城、富川等地表演,广受好评。

初审:田文娟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


分享到:
头条推荐
邵阳市科协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