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省竹产业建设重点县,绥宁县有竹林面积80余万亩。该县立足南竹资源,推动南竹下山、进城、出海,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之路。
修筑竹林道,破解南竹下山难、下山贵难题
7月上旬的绥宁县麻塘苗族瑶族乡,翠影摇曳,竹海绵延。竹林里传来砍竹声,竹农周永汉抡起柴刀,围着竹子边转边砍,六七刀下去后,用身子轻轻一靠,一根南竹咔嚓倒地,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周永汉与三五名工友配合,将南竹摆列整齐运至山下加工厂换钱。
“以前上山伐竹,要走羊肠小道,竹子下山全靠肩挑背扛。不少竹子运不下来,最终烂在了山上。”周永汉介绍说,后来,竹产业加速发展,竹材需求猛增,当地一些村民驾驶改装三轮车上山伐竹,但因山道陡峭难免发生事故。
修路、配车,迫在眉睫。2022年,绥宁县成立南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增设南竹产业发展中心,每年统筹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推动竹产业的发展,以奖代投修建竹林道,统一购置竹木运输专用车“跑山王”。麻塘苗族瑶族乡三寨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建220公里竹林道。“竹林道让上山下山都方便了,我加入专业砍竹队,年收入有3万元。”周永汉说。
绥宁县目前已建成全省最完善的竹林道交通网络,500亩以上的竹林都有了竹林道。该县拥有370余台竹木运输专用车辆,有800余人从事南竹运输,组建专业采伐队伍302支,采伐人员1500余人,形成了“南竹加工企业+运输车队+专业采伐队”采运加工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一举解决南竹下山难、下山贵的问题。
延伸产业链,提升南竹产业附加值
南竹下山后,如何提升其附加值?绥宁县建立南竹加工全产业链补贴机制,支持乡村利用闲置村部、学校、民房等兴办加工车间。当前,该县共有63家竹制品加工厂,吸纳3000余人就业。
笔者近日走进绥宁湘商产业园,只见大量粗加工后的竹帘、竹条,被送进湖南九通竹基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用于生产竹缠绕复合管。这种“以竹代塑”管道用于建设城市排水管工程,使用年限可达50年。该公司技术负责人杨章达说,公司2条标准竹缠绕管道生产线,年产值达1.5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为了让南竹加速进城,绥宁县出台支持南竹产业发展的8条举措,集全县之力发展南竹产业。南竹产业链在不断延伸,形成了上游简单加工竹拉丝、竹片,中游生产竹胶板、竹帘,下游生产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以及竹下脚料再利用、竹笋食品加工等全产业链。2023年,绥宁竹产业工业产值约32亿元,竹产业综合效益(一、二、三产业及其所带动其他产业的总体效益)约53.8亿元,竹产业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经济的80%以上,带动全县居民人均增收1.43万元。
研发新产品,海外市场开疆拓土
绥宁南竹具有竹径粗、竹竿高、竹节长、竹壁厚等特点,是优质竹原材料,受到市场青睐。
位于绥宁产业开发区的湖南省丰源体育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制造运动滑板25年,逐渐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根据绥宁南竹韧性好、竹壁厚的特性,公司与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共同开发了数十种竹滑板新型产品,70%出口海外,深受市场好评。”该公司副总经理王青云说。
从藏在深山到畅销海内外,从传统加工到创新升级,科技成为绥宁县竹产业开疆拓土的底气。该县搭建研发平台,充分运用森林(竹林)FSC国际认证成果,打造“MK”牌竹木体育滑板、“竹雨轩”“银山竹业”牌竹筷、“CIMC”牌竹木集装箱地板等一系列产品。高品质的产品让绥宁竹产业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脱颖而出,敲开海外市场大门。
南竹产业已成为绥宁外贸出口的有力支撑,2023年全县南竹产品累计出口1.37亿元,同比增长8.8%。如今,绥宁县竹产业链上企业109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家。未来,该县将围绕“扩产、提质、延链”的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