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竹蝗虫情发展迅速 桃江全境部署治蝗降低成灾风险

2023-07-20 11:43 作者: 袁静 吉映 来源: 58980 次阅读

7月14日,湖南大队长农业公司派出4名植保无人机飞手携带2台植保无人机前往桃江县修山镇九都村,义务开展植保无人机喷雾杀灭竹蝗作业。

通过植保无人机智能定点撒播、精准喷洒药剂的方式,九都村短时间内杀灭竹蝗数百万只,极大压减了活虫基数,有效降低了竹蝗暴发成灾风险。

微信图片_20230717154153.jpg

植保无人机喷雾杀灭竹蝗作业。

桃江县是“全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115万亩竹林面积。今年5月竹蝗出土以来,该县境内多个乡镇虫情发展迅速,目前发生面积已达3.6万多亩,且呈种群密度大、吃食竹叶快、向周边扩散快、大多发生在竹山中下部等特点。林业部门预计,下阶段竹蝗扩散面积或将达到8万多亩。

5013f1-1.jpg

桃江县三堂街镇一处竹蝗发生点。

进入7月以来,天气持续晴燥,竹蝗进入生长及危害高发期,一旦防治不及时,竹蝗就会暴发成灾,不仅会造成楠竹大面积受害枯死,还会导致来年竹蝗再次大发生。

为此,桃江县林业局、桃江县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和桃江县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动员、全境部署竹蝗防治工作。

6月底至7月初,桃江县林业局快速采购了杀虫双水剂、竹蝗专用粉剂、专用喷粉机发放到各乡镇,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武潭、鸬鹚渡、修山、三堂街、马迹塘、大栗港、松木塘等13个竹蝗发生较重的乡镇开展无人机喷雾杀灭和人工喷粉杀灭作业。桃江县森林公园管理处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下沉桃花江、浮邱山、石井头3大国有林场和林科所治蝗一线,采取诱杀、竹腔注射、喷雾等防治方法全力遏制竹蝗危害。

5013f1-2.jpg

人工喷粉防治竹蝗。

连日来,有零星竹蝗发生的桃江县浮邱山乡高度关注虫情发展,林长办派出工作人员前往与虫情较重的邻近乡镇交界地域巡查监控竹蝗发生情况。在该乡田家冲村,工作人员发现与邻镇沾溪镇杉木村交界区域有几处竹蝗孵化点。乡、村两级迅速组织对零散的虫口密度小的地块诱杀,对虫口密度较大的地块采取机械喷粉灭杀,收到了很好防效。灰山港镇克上冲村按照县林业部门部署,以村为单位组建专业队伍,采取人工喷粉法防治竹蝗。

据了解,桃江目前已有270名护林员、633位村民组成139支竹蝗防治专职队伍,正抢抓竹蝗成蝗期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全面做好防治、杀灭工作,确保竹蝗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力争将蝗灾损失降到最小。

(桃江县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供图)

拓展

不可小觑的竹蝗灾害

除旱灾和洪灾外,蝗灾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曾给我国造成过严重的农业和经济损失。竹蝗是蝗虫种类中的一种,作为一种常见竹类害虫,成灾时,可将竹叶洗劫一空,竹林如同经过火烧,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笋,竹林逐渐衰败,受危害严重的毛竹会枯死,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竹子无使用价值。

竹蝗在南方地区一般一年发生1代,从5月中旬开始孵化为跳蝻,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盛孵期,7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取食后约20天交尾产卵,竹蝗成虫可见期较长,至9月中下旬仍可见到。竹蝗成虫异常活跃,具有迁飞性,但群集性强,尤其是交配找偶时。夏季炎热的中午,成蝗有下竹休息和到附近溪边饮水的习性,如果发现竹林中成蝗密集成群且交尾现象多,竹株下方枝盘竹叶危害严重即是来年集中产卵点,雌蝗在土壤中产卵,一只雌蝗可产卵2~3块,每块有11~30粒卵,雌蝗产卵后不久便死亡。

卵孵化出跳蝻,出土24小时后开始上竹株取食,从上层竹冠的叶片开始,1~2龄跳蝻群集性强,跳蝻多时可将整枝叶片吃光,3龄后会迁移取食危害,4~5龄跳蝻食量大增,可导致竹林成片缺叶。跳蝻4龄至成虫交尾前食量最大(约占竹蝗总食量的60%以上),危害最烈。

“幼虫(跳蝻)阶段是治蝗的最佳时间段,关键是要找到产卵点。”桃江县浮邱山乡林业高级工程师伍雄辉介绍,每年8月,竹蝗开始集中交尾产卵,第二年跳蝻集中在产卵地出土,出土未长翅膀前,是它最脆弱的时期,发现集中产卵点出土大量跳蝻时,马上喷雾作业或竹腔注射(在产卵点所涉范围用杀虫双水剂20毫升原液注射到竹子基部),清除产卵点,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竹蝗越大越难防治,扩散面积越大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会比越大。

竹蝗长翅后,治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喷粉,此方法适宜于竹蝗发生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二是诱杀,此法适宜于竹蝗发生相对分散的区域或成蝗迁飞线路上的阻杀。即将直径6~8厘米竹筒对半分成两片,长度为三个竹节为宜,使用杀虫双水剂兑尿液按1︰20配制。6月底后即可使用诱杀,持续到8月上旬。开展诱杀时要注意:其原理是根据竹蝗喜人畜尿的骚味和咸度特性,但牛、羊也喜食,在诱杀范围内,应严禁牛羊进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喻勋林教授表示,竹蝗危害每年都有发生,只是发生灾害大小不同,今年重发生,可能与去年干旱太久有关,为蝗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面积单一竹林植被,形成绿色沙漠,导致生物多样性程度单一,竹蝗危害将长期存在。现在全球气温变暖,蝗虫发生成灾将防不胜防,用药防治不仅成本大,对其他生物也会有影响,最好的解决之方是减少竹纯林面积,增加阔叶树数量。同时,在防治时应把握时机,一旦发现竹蝗要“治早治小,打小打了”。

初审:吉 映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