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走进石门县白云镇北峪湾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郁郁葱葱,宽敞的柏油路、水泥路和机耕道串联起了田园、果园和家园,幢幢气派的农家小楼在“绿”中、在花中、在画中……提起富裕富足的幸福生活,村民们无不感谢他们的“好家长”——北峪湾村党总支书记朱德国。
现年53岁的朱德国,从担任叶家岭村(后与康坪村、北峪湾村合并为北峪湾村)的村委、村主任、支部书记到北峪湾村党总支书记,至今已有33个年头。一路走来,他与支村两委成员一道“带头多种橘,领头种好橘”,始终把“做大、做优、做强”柑橘产业,当作富民兴村之本。
北峪湾村总面积约1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90亩,共有村民1006户3202人。经过多年发展,全村现有柑橘种植面积6100余亩,柑橘产业年收入约3500万元。“人平种好二亩橘,远方打工不用去”“家家户户吃的柑橘饭,住的柑橘楼”,北峪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柑橘专业村。
为促进柑橘产业提质增效,在石门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朱德国带领北峪湾村村民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植保专业合作社,新建柑橘专业合作社,对全村柑橘园实行“技术统一管理,产品统一质量,病虫统一防治,市场统一销售”,对部分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橘园进行流转。
为减轻橘农劳动强度,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北峪湾村于2020年筹资300万元新建柑橘加工包装厂,并引进专业化公司投资合作经营。现在,该厂高峰期可新增60人就业,仅劳务用工、果品加工增值每年可增加橘农收入500多万元。
2021年春,朱德国引进“阳光一号”橘柚新品种,组织27个农户对100亩老龄橘园进行品种改良;2022年,村里规划将80个农户的5万株橘树进行高品质化“提质升级”改造,促进“万元橘园/亩”高效农业建设。
受村里热火朝天产业建设氛围的感召,村民还积极发展土蜂蜜、野生葛粉、红薯粉丝等农副产品生产,产品畅销外地。
“北峪湾,北峪湾,两座水库三座山。过去山山岭岭条件差,要想改变面貌难上难。如今村民富村庄美,感谢朱德国好‘村官’”。面对笔者的采访,曾任村干部32年、现年88岁的老书记肖长柏用“顺口溜”概括了大家对朱德国的赞许与感激。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