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宁远:千里回乡种“荒田”

2023-03-21 08:59 作者: 欧阳友忠 来源: 144693 次阅读

3月25日,宁远县柏家坪镇三文洞村十八漯的梯田里,犁耙水响,十多个村民正在刚整理好的秧田里播撒谷种。

“这100多亩抛荒田,是李志茂刚复垦过来的,全部用于种早稻。”柏家坪镇农村干部胡永胜指着连片的秧田说。

李志茂正在田中劳作,起垄、敷泥、撒谷种,动作利落熟练,泥巴不时溅上衣裤,他墩实的身材,俨然一幅种田“老把戏”。

胡永胜介绍说,李志茂十多岁就到广东打工,早几年来到青海省西宁市打拼,闯下了一番天地,他开的餐饮连锁店,生意红火,每年有好几十万的收入。

富了不忘回村。去年,李志茂回家,看到村后山的100多亩的水田,草长得比人还高,有野猪出没,十分揪心。在他的记忆中,这里田畴起伏,鱼虾游弋、稻菽飘香。

原来,这100多亩都是冷浸田,受水质的影响,种粮产量不高,加上近年村民外出务工多,年老体弱的又种不了田,田就因此荒芜了。

“这么多田浪费了可惜,一定要种上粮!”李志茂心里在盘算。

春节期间,正值全县发动早稻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时节,他与镇、村商量,表明要复垦这100余亩抛荒田,带动村里的农业生产和村民增收。镇村干部大力支持,按每亩100元给予李志茂奖励。协调贴息贷款24万元、兑现100%的种粮补贴,这样,他一口气与村里签订了2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村民们积极拥护,一致同意,并给他减免了第一年的土地租金。

春节过后,李志茂3次往返于青海和村里之间。他说服家人,投入80余万元购置了耕整机、犁田机、抛秧机、无人机、运货车等农用机械全套设备,打算用以现代产业化模式种田,增加农业效益,带领村民致富。他得知邻村棉花坪瑶族乡关塘村有40亩抛荒田,多次上门联系,与关塘村也签定了土地流转合同。

他亲自动手,带领村民开机、割草、整地。在县农业部门和镇里的支持下,修通了机耕道400米,开挖沟渠200余米,改造冷浸田。他还从镇里请来种田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聘请贫困户李同军做长年专职管理。

李志茂既要种粮,又要打理餐馆生意,忙得不可开交,电话常常响个不停。眼下,100余亩早稻田已经全部翻耕好,第一批谷种已经下田。李志茂的干劲更足了,接下来,李志茂准备浸泡第二批、第三批谷种和抛秧。他还打算大山中开挖山塘、筑坝储水,彻底解决好灌溉用水问题,让这100余亩的“冷浸田”变成旱涝无忧的“丰收田”。

初审:冯玉洁

复审:马林虹

终审:刘新

分享到:
头条推荐
科技燃梦 探索未知 ——郴州市科技馆携手良田小学共筑留守儿童科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