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华阁镇农民段家波今年52岁,他勤劳爱学,八年来“不扎堆”,单踩“独木桥”,靠特种种养把光复湖一角68亩烂泥田变成了自己的“聚宝盆”,成为湘北有名的“特产之星”,当地农民更是誉称他为“稻虾共生”和 “莲虾共生”之父。
从事特种种养产业八年来,为应对不断变化的特种产业市场,段家波瞄准时机果断实现了两次产业转型,不仅自已获得了上百万元的收入,还带富了周边成百上千名农民。如今,不少经他亲手传授种养技术的农民遍及南县各乡镇,且个个都成为当地特种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2014年是湘北农村土地抛荒最严重的一年。生在农村、与田土为伴了四十多年的段家波很是心痛,他把邻村农民弃荒的十多亩低洼田全部流转过来,率先尝试“稻虾共生”。结果当年他就获纯利5万元,并创造了亩均收入过6000元的“神话”。
老段靠特种种养发财的消息经记者报道后,南县各地一百多名苦苦寻找致富门路的农民纷纷找上门来讨学取经,憨厚爽直的老段毫不保留地把掌握的技术和经验全部告诉了这些靠田生存、曾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农民。
2019年,小龙虾价格暴涨,很多湖乡农民一哄而上跟风发展小龙虾养殖。为避免有可能发生的小龙虾产能过剩,爱过“独木桥”的段家波果断转型,发展“莲虾鳝”产业,把“一田两收”扩大到“一田三收”,结果,当年他又获纯利26万元 。
段家波说,2020年小龙虾价格相比往年偏低,大部分农民收入明显减少,可自己照样迎来高产值的一年。今年,虽然他养殖的小龙虾产量和利润降低过半,但并未影响他的综合收入,截至5月15日,他的藕尖和鳝鱼平均每亩创收四千多元,莲子预计亩产可达到150公斤左右 (约价值3000元),今年将获得亩均六七千元的收入,预计总收入比去年还要多两成以上。
段家波跟笔者说,农民种田不要“一根筋”,要学会“产业转型”,从事特种产业更要紧盯市场随机应变,做到玩转自如、他变我变、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初审、一校:傅仁斌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