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竹代塑”的时代浪潮下,竹文旅康养产品正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与文化内涵,成为推动绿色经济与健康生活的新引擎。这类产品将竹子的天然特性与现代生活需求深度融合,通过材料创新、工艺升级和跨界融合,构建起“竹+”多元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低碳转型和全民健康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竹产品创新:从传统工艺到现代美学的跨越
现代竹产品研发已突破传统框架,形成原竹与合成材料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原竹产品依托天然形态开发出竹桌椅、竹凉席等实用家居,而合成材料通过压制成型技术,将竹材转化为地板、灯具等多样化产品。材料创意上,竹与瓷、玻璃、金属的结合碰撞出新灵感,如赤水竹编与陶瓷结合的“熊猫抱竹”盖碗,既保留传统工艺精髓,又赋予现代美学价值。工艺创新则体现在立体竹编的转型,从实用为主转向装饰性优先,如张定娟设计的竹编耳环和渐变蓝色沙滩包,将竹材肌理与时尚元素完美融合。文化概念上,竹与禅意、茶韵、民族风情的结合,催生出竹编茶具、彝族纹样团扇等兼具艺术性与文化认同感的产品。
融合跨界:构建竹文旅康养新生态
竹文旅康养通过“+”模式实现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科技赋能方面,广宁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利用机械臂精准制造竹塑餐具,鼎丰纸业将竹浆含量提升至30%以上,开发出高附加值卫生纸。浙江龙泉的竹科博馆作为世界最大竹结构单体建筑,将竹材应用于大型公共空间,实现“以竹代钢”的突破。教育领域,赤水竹编与高校合作开发创新设计,邛崃的竹廉文化教育基地通过研学活动传承竹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体育融合上,桃江竹海承办定向越野赛、体操锦标赛,将竹林生态与运动康养结合,推动体验式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层面,四川林盘旅游、福建上坪乡“山上产材、山下加工”模式,带动竹农增收,促进林下经济与农业协同发展。
竹林康养:开启健康生活新范式
竹林康养以其独特的生态疗愈功能,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选择。竹林释放的负氧离子和竹叶黄酮等成分,可调节身心平衡,缓解城市亚健康问题。桃江竹海景区每立方厘米3万个负氧离子的环境,吸引大量游客体验竹林瑜伽、太极等养生项目。在低碳经济层面,竹林碳汇交易和全竹利用模式(如广宁竹醋液、竹纤维板)推动绿色循环经济,桃江“桃花江竹海”项目未来5年预计减排超1.8万吨二氧化碳。林业转型方面,资溪通过林权收储、林下经济收益权证等创新机制,激活竹林资源价值,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浙江的公益林补偿制度和衢州“绿色银行”模式,将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结合,为林业改革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未来展望
随着“以竹代塑”政策的深入推进,竹文旅康养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从材料研发到应用场景拓展,从乡村振兴到国际市场开拓,竹子正以其多元价值重塑产业格局。正如陈其兵教授在演讲中所言,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赋能和生态赋能,竹文旅康养产品将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桥梁,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在这场绿色变革中,竹子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引领我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初审:郭峻灏
复审:马林虹
终审:袁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