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记者从郴州市支持资兴应对“格美”台风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联合指挥部获悉,资兴市受灾区域所有行政村初步实现通路、通电、通信、通水,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灾后重建正在推进中。经过多方搜救,确认资兴市5个乡镇26个村48个村民小组的50名群众因灾遇难、15人失踪。
台风“格美”带来的极端强降雨,致资兴市山体滑坡19513处,塌方45629处,149个村66793户电力中断,152个村1896个组道路中断,78个村通信中断,1714户11869间房屋倒塌,受灾人口12.8万人。灾情发生后,成功营救转移695人,累计紧急转移23419人。
8月15日,所有行政村初步实现水电路信“四通”。累计向灾区群众输送各类生活物资777吨,救治群众1418人,现安置6737人。
暴雨破坏力为何这么大?官方回应三方面原因
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给湖南资兴市带来极大破坏,已致30人遇难、35人失踪。为何资兴的人员伤亡如此大?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肖颖斌8月2日在资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这主要有地质、土壤、气候三个方面的原因。
肖颖斌分析,从地质结构来看,资兴市地处罗霄山脉西侧、南岭山脉北侧,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侧山高坡陡,地形侵蚀切割强烈,沟谷多,西北侧地势相对平坦。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八面山瑶族乡、州门司镇位于东南侧。
从土壤类型来讲,这次资兴市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为花岗岩分布区,花岗岩风化后的土质为砂质粘性土,土层厚,土质松散,雨水下渗速度快,短时间内大量雨水渗入会迅速增加自身重量,同时软化主体,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在孕灾地质条件上,具备了山高坡陡、易崩易滑地层广泛分布等特点,是这次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
肖颖斌表示,从降雨量来说,台风“格美”带来的降雨强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台风到来之前,资兴市已经持续20多天晴热高温天气,大气中聚集了大量不稳定能量,遇到台风后迅速释放,形成强降雨。资兴东北山区广泛分布,地形从北向南抬升,对降雨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增幅作用。本轮强降雨期间,资兴市平均降雨量达412.7毫米,最大降雨量673.9毫米,是2006年台风“碧利斯”带来降雨量的近2倍,132.2毫米的最大小时雨强也突破了郴州市历史极值。超强的降雨诱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同时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难度。
初审:刘小丹
复审:马林虹
终审:袁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