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图灵奖获得者。
姚期智曾用“A+”这个关键词概括自己在清华的第一个10年,如今又一个10年过去了,他说如果用一句话回顾这20年,应当是“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
“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见到的,如果说一件事的话,我们要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对姚期智而言,这件大事,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引领中国‘图灵’之路”。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要把最新的知识教给最有潜力的学生。
2004年9月,刚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姚期智,毅然辞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放弃美国国籍,“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临行前,他才将决定告知身边人,虽然有些讶异,但他们知道,姚期智选择回国,“应该是要做一件大事”。那时,姚期智自己也无法充分估量,这个57岁作出的人生决定,对自己,对清华,对中国,到底孕育着多大的变化。
促使姚期智回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清华大学乃至中国政府下了很大决心,这种热忱让姚期智感到很兴奋,他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执教30年,经验富足,可以为祖国和同胞尽点儿微薄之力。
另一个原因来自他的亲身体验,他在美国30余年,见过不少国内来的学生,他们很聪明,但让姚期智感到非常可惜的是,他们在大学里没有学到最新鲜的知识,在课程深入程度上也存在欠缺。这些学生到美国后,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来补足这些知识。
姚期智说:“登山的时候要先有一个人攀登到山顶,其他人才能够上来,这种渐进的方式比较适合中国现在的情况。”
回国以来,姚期智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一所大学如何能培养出有创造力、有想象力、能够作出新贡献的学生?他最初的想法是构建一个好机制来培养博士生,建立研究团队。但他随即发现新招的研究生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补习本科阶段应学习的知识,这跟他在美国时的发现一样。
于是,姚期智萌生了“精英教育要从本科开始”的想法,决定做一件“很费气力”的事,希望“有个特别的班,专门培养计算机科学领域一流的本科生”,自己一点点教起。
从构想到付诸实践,一切顺利进行。2005年,姚期智面向本科生创办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以下简称“姚班”),首期学生选自全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凭借在美国一流大学执教多年的经验,姚期智亲自为“姚班”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专门为“姚班”精心设计了核心课程,并亲自执教部分课程。
最近10年,“姚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了423篇科研论文,有120人次在国际顶级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毕业生中已有38人学成后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任教,其中21人在国内执教(含留学回国引进16人)。
回国任教已有20年,姚期智认为,他最初为中国培养世界一流的计算机人才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甚至超出了开始的梦想,他相信自己的学生在毕业时是世界上最好的,没有例外。
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人才,更离不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正如姚院士所说,一定要有这样的一部分人,在自由的环境中心无旁骛地致力于从0到1的原始创新性工作。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