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现代战场的“全能战士”(中)

2025-07-03 10:00 作者: 仝宗发 林少鹏 张正源 来源: 光明军事 2 次阅读

作战应用:复合场景的多面能手

战场态势的“洞察者”。侦察型巡飞弹堪称战场“千里眼”,携带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长时间在目标区域上空盘旋,全方位侦察。它能深入敌方纵深,获取传统手段难以得到的情报,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为作战决策提供关键依据,让战场态势尽收眼底。

重要目标的“终结者”。攻击型巡飞弹集侦察、识别和打击功能于一体,可对敌方坦克、装甲车、火炮阵地、指挥所、通信枢纽等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攻击型巡飞弹配备多种战斗部,如破甲、杀伤、爆破战斗部,可根据目标类型和作战需求选择。对于装甲目标,破甲战斗部利用聚能效应产生高温高速金属射流,穿透装甲;杀伤战斗部通过爆炸产生破片,杀伤敌方人员和轻装甲目标;爆破战斗部适用于打击坚固工事和建筑物。

电磁战场的“干扰者”。电子战型巡飞弹作为电子对抗重要力量,可对敌方雷达、通信系统等电子设备进行干扰和压制。作战时,在敌方防空火力范围外发射,接近敌方电子设备后释放强大干扰信号,破坏敌方作战指挥和信息传输,为己方创造有利条件。在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使用“哈比”巡飞弹对亚美尼亚的防空雷达进行攻击。“哈比”巡飞弹在飞行过程中主动搜索雷达信号,一旦发现亚美尼亚的防空雷达,便迅速飞向目标,以自杀式攻击方式摧毁雷达,使亚美尼亚防空系统陷入瘫痪。

作战效果的“评判者”。巡飞弹在完成打击任务后,能立即对目标进行毁伤效果评估。通过携带的侦察设备,对打击后的目标进行拍照、录像,将图像信息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指挥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目标是否被有效摧毁,是否需要进行二次打击。这种实时的毁伤效果评估,避免了盲目重复打击,节省了弹药资源,为作战部队提供可靠作战效果反馈,优化作战方案,提高作战效率,同时也为后续作战行动的调整提供了准确依据。

战场通信的“搭桥者”。部分巡飞弹具备通信中继功能,在复杂地形或电磁干扰环境下,可作为空中通信节点,延伸通信距离,保障作战部队之间的通信畅通。当部队在山区、峡谷等信号受阻区域作战时,巡飞弹携带通信中继设备升空,在高空建立通信链路,将地面部队通信信号接收后转发给其他作战单位,实现信息交互。在电磁干扰环境下,通信中继型巡飞弹利用抗干扰能力处理和增强通信信号,并通过在空中灵活调整位置,为作战部队提供通信支持,保障作战指挥顺畅,提高部队协同作战能力。

战场空间的“掌控者”。巡飞弹可在特定区域上空巡逻,对该区域进行封锁控制,阻止敌方人员、装备进入或离开。通过携带的侦察和攻击设备,对进入区域的目标进行识别和打击,限制敌方行动自由。在城市反恐作战中,巡飞弹可在恐怖分子盘踞区域上空巡逻,一旦发现有人员或车辆试图逃离,立即进行攻击或向地面部队发出警报,协助地面部队完成对恐怖分子的围堵和歼灭。在边境管控中,巡飞弹可在边境线附近巡逻,对非法越境行为进行监控和打击,维护边境安全。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