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复制“菲律宾模式”?美将在澳大利亚开展“堤丰”系统发射试验

2025-04-23 10:00 作者: 刘杰 来源: 航天防务 10583 次阅读

2025年3月,美陆军表示,将于2025年夏天在澳大利亚举办的“护身军刀”演习中开展“堤丰”系统发射“标准”-6导弹试验,这是“堤丰”系统首次海外发射。“堤丰”系统包含洛·马公司开发的集装箱发射装置。此前,美曾于2024年4月借演习之机将“堤丰”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吕宋岛,后又通过各种借口延长部署时间,妄图造成长期部署事实。此次美将“堤丰”系统部署到澳大利亚后,不排除复制这种“菲律宾模式”。

一、美集装箱发射装置基本情况

当前,洛·马公司已基于“宙斯盾”舰载MK41垂直发射装置,开发了至少两款集装箱发射装置,包括为美海军开发MK70“远征发射器”,用于火力打击和防空反导,增强作战任务灵活性;为美陆军开发“堤丰”系统,用于火力打击,填补美退出《中导条约》后陆基中程导弹的缺口。

(一)MK70“远征发射器”

MK70“远征发射器”包括1套四联装垂直发射单元,可发射“标准”-6和“战斧”导弹,用于火力打击,既可由卡车运输,部署于陆地;也能搭载于海军舰艇,拓展海上作战任务种类,增加海上作战弹药携带量。近年来,美军积极拓展MK70的防空反导能力。

2024年5月,美海军利用“虚拟宙斯盾”系统控制MK70发射1枚“爱国者”-3分段增强型拦截弹,成功拦截1枚巡航导弹靶弹。8月,美海军使用一艘水面舰艇搭载MK70,利用外部传感器数据发射“标准”-3 1A导弹,成功拦截中程弹道导弹靶弹。

(二)“堤丰”系统

“堤丰”系统包括4辆发射车,每辆发射车配备四联装垂直发射单元,可发射“标准”-6和“战斧”导弹,用于填补“精确打击导弹”与“远程高超声速武器”之间的火力空缺,可打击约500至2000千米范围内的陆、海目标。

虽然“堤丰”系统目前仅用于火力打击任务,但“堤丰”系统和MK70都脱胎于MK41垂直发射装置,且MK70已进行防空反导试验,因此“堤丰”系统具备防空反导潜力。

“堤丰”系统将配属“多域特遣队”操作。美陆军将组建五支“多域特遣队”,其中第一、三、四支驻扎印太司令部;第二支驻扎欧洲司令部;第五支尚未组建,将驻扎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作为机动力量。目前,第12套“堤丰”系统已交付印太司令部第一、三“多域特遣队”,第3套“堤丰”系统即将交付欧洲司令部第二“多域特遣队”,第4套“堤丰”系统已开始生产。

二、特点分析

(一)隐蔽性和攻防兼备

集装箱发射装置收起后,其尺寸和外观类似于普通集装箱,可以搭载在卡车、舰艇上进行隐蔽快速机动,达成袭击的突然性。此外,美使用集装箱发射装置还具备攻防兼备特点,对手无法判断其真实作战意图,只能消耗大量情监侦资源追踪其动向,造成被动应对的局面。

(二)模块化和通用化

集装箱发射装置可以根据作战目的,临时部署在舰艇甲板上,执行火力打击或防空反导任务,这种模块化设计可以增强作战任务灵活性,还能解决部分舰艇(如滨海战斗舰)被广泛诟病的火力不足的问题。此外,集装箱发射装置可以搭载在陆海基平台上,发射多型陆、海基导弹,这种通用化设计可使作战能力多样化,减轻对单一导弹的依赖,降低后勤负担。

(三)利用外部信息作战

考虑到许多水面舰艇的传感器不足以支持MK70作战,未来装备MK70的舰艇可与“宙斯盾”驱逐舰联网编队作战,利用“宙斯盾”舰载传感器进行远程发射和远程交战。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宙斯盾”舰的作战范围和弹药储备。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