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打造“美国铁穹”导弹防御体系,标志着美国国土导弹防御战略的转变。近日,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研究报告《穹顶之下:美国国土导弹防御路线图》,该报告认为美国应加强国土导弹防御体系来应对日益增长的导弹威胁。现对文章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一、导弹威胁现状
报告认为,美国的对手已经部署了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在内的先进导弹系统,这些武器系统不仅射程远,还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突防能力,使得美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美国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导弹防御政策。传统的防御手段已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导弹威胁,因此,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国土导弹防御体系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现有国土导弹防御体系的局限性
美国现有的国土防御主要依靠地基中段拦截系统,通过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部署地基拦截弹来应对“无赖国家”的“有限”洲际弹道导弹攻击,而不是同等对手的弹道导弹攻击。现有国土导弹防御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应对复杂的导弹攻击。首先,地基中段防御系统主要针对的是有限数量的导弹威胁,难以应对大规模、复杂化的导弹攻击。其次,导弹防御系统面临复杂的反制措施,如诱饵、干扰和欺骗手段,这些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拦截弹的有效性。此外,高超声速导弹等新型武器具有较高的速度和机动性,也给现有地基中段防御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缺乏导弹分层防御能力。报告指出,现有系统主要依赖单一的拦截层(地基中段拦截),缺乏多层次、多阶段的防御能力。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在传感器和拦截弹的整合方面存在不足,现有的地基中段防御系统仅能提供有限的拦截机会,而分层防御体系可以通过多次拦截显著提高拦截成功率。
三、加强国土导弹防御体系的举措
构建分层防御体系,提高整体效能。为了提高导弹防御系统的整体效能,报告建议构建分层防御体系。分层防御体系能在不同阶段(助推段、中段、末段)拦截导弹,形成多层次的防御体系。通过分层防御,最大限度地提高拦截成功率,降低对手导弹的突防风险。分层防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地基拦截弹、“标准”-3拦截弹、“萨德”拦截弹等拦截武器,以及先进的雷达系统和天基传感器系统。这些系统将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构成强大的导弹防御屏障。
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新型防御手段。面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导弹威胁,报告强调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新型防御手段。这包括发展天基传感器、天基拦截弹、定向能武器、下一代拦截弹等新型反导武器,为未来导弹防御提供新手段和新思路。天基传感器能够实现全球覆盖,提前探测和跟踪来袭导弹,为拦截弹提供更准确的目标信息。天基拦截弹能够在导弹发射初期进行拦截,减少对手反制措施的威胁,提高拦截成功率。定向能武器具有成本低、反应速度快、拦截效率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应对大规模导弹攻击。下一代拦截弹设计包括多个杀伤器,能够同时拦截多个目标,提高拦截成功率。
四、推动国际合作
加强与盟友的合作,形成合力。美国还应加强与盟友在导弹防御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导弹威胁。通过与盟友的紧密合作,美国可以共享情报、技术和资源,提高导弹防御体系的整体效能。此外,美国还可以通过与盟友的联合研发和生产武器装备,降低导弹防御系统的成本,提高其性能。这将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密的安全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推动多边导弹防御框架建设。除了与盟友的双边合作外,美国还应积极推动多边导弹防御框架的建立。这包括与国际组织、地区安全架构以及非盟国进行合作,共同构建全球性的导弹防御网络。多边导弹防御框架有助于整合全球资源,形成更加协同和高效的防御体系。通过共享预警信息、拦截技术和作战经验,各国可以共同提升应对导弹威胁的能力。
五、结束语
报告强调,国土导弹防御体系对于维护美国国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面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导弹威胁,美国必须加强国土导弹防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潜在的导弹攻击。通过构建分层防御体系和加强技术创新,美国能够不断提升导弹防御体系的效能。同时,美国还需要加强与盟友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导弹防御体系。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