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防务要闻》等媒体报道,近日美国新一代先进教练机T-7A“红鹰”项目计划又进行了一次调整,其投入量产的时间节点再度推迟一年,从原本的2025年调整到了2026年。另一方面,T-7A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节点则相较于上一次延误后公布的时间(2028年第二季度)有所提前,重新恢复到早期规划的2027年。
此次调整中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2025年波音将交付4架测试用飞机,将测试机队的规模从5架提升到9架。其次,除了未公布详情的“2018年合同范围外的紧急问题”外,T-7A的部分性能指标和设计也将被修改,并可能涉及航程拓展。美军表示将为这部分工作提供“额外的激励措施”,但目前不清楚具体的金额和财务机制。
自2018年波音/萨博团队赢得这一合同后,T-7A教练机的发展一直不太顺利。在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节点规划方面,至少经历了4次延误——从签订合同初的2024年一直推迟到2028年。在量产机的采购规划上,美军原计划2024—2025年采购35架,2024年起又先后调整为2025年采购14架或7架,直至现在的0架。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导、美韩联合研发的TF-50教练机方案性能更为出色,且具备完整的超声速飞行作战能力,并且已经销往多个国家,获得了来自客户的认可。但其最终在美军教练机的竞标中落败于波音。除了TF-50报价较高外,也有美军有意扶持波音,想避免洛马在战术飞机领域一家独大的因素。
近些年来,波音在包括KC-46等多个军用飞机项目中,都采用了相当激进的价格竞争策略,核心思路是以项目前期不盈利甚至忍受一定程度的亏损为代价,通过显著低于对手的报价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在大规模持续采购的中后期交付和支持服务中实现盈利。
但事实证明,这种近乎恶性竞争的做法效果并不好,KC-46和T-7A项目都出现了严重的亏损。T-7A项目合同的初期总金额为92亿美元,包括351架T-7A飞机和46台模拟器等地面设备。而目前T-7A上的延误和设计修改,已使波音亏损超过13亿美元。
按照美国政府问责局(GAO)最近公开的数据,由于T-7A的延误,美军需要支出7.5亿美金用于T-38机群的延寿。这已经很大程度上抵消了T-7A较低报价带来的采购成本优势,这也是美军愿意给波音额外加钱来推动T-7A项目加速的关键原因。
从美国空军和GAO披露的一些信息来看,波音激进的报价策略所隐藏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尤其是,为了证明报价本身的合理性,波音通常会选择性高估新技术、新设计带来的成本控制收益,与此同时刻意低估设计、制造和测试工作中不确定性因素和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成本。
例如,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曾在2023年表示,T-7A成本控制的核心技术体系,也就是被称为“数字工程”的新一代数字化计算机设计系统,“尽管宣称能节约大概20%的时间和金钱,但其收益被显著夸大了,它并不是一项能够从根本上缩短开发时间和降低成本的革命性方法”。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