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战场隐身术”的起源和发展(下)

2024-11-28 09:00 作者: 宋可旸 逯心一 苏 健 来源: 解放军报 5057 次阅读

科技赋能使其功能更强大

当前,各国的伪装系统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赋能,伪装系统正出现一些新的发展特征。

一是多功能化。当前,各国武器装备远程部署能力不断增强,作战环境愈发复杂多变,这使伪装系统只有实现多功能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瑞典萨博集团的“梭子鱼”Barracuda多光谱伪装系统就体现了这种趋势,它既可以像普通伪装网那样发挥遮障作用,也可以降低敌方用电磁波探测的成功率,同时还允许己方选定的频率穿透伪装网,不影响自己对外界的侦察探测。前几年五角大楼启动的“超轻型伪装网系统”项目,具有类似特征,不仅要求能全天候使用并屏蔽多种现代化设备的探测,还要能反射掉周围区域射来的一些电磁波,避免所遮蔽的对象行迹暴露。土耳其国防解决方案公司在2024年亚洲国际防务展上展示的“马拉曼”伪装智能水雷,也是如此。借助伪装罩,它既可应对基于可见光的探测,也可应对运用声学原理探测的装备。

二是更加注重细节。高科技对探测手段的赋能,使其“眼力”越来越刁钻敏锐。今后的伪装系统只有更加注重细节,才能达到隐真示假的企图。法国陆军近年来在一些4×4轮式装甲车上采用了全新伪装方案。这种方案中,车辆底色为棕色,割裂图案由深绿等不同颜色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以此打破装甲车的轮廓形状。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中还有一种可拆卸贴纸,通过对贴纸的快速替换,可使装甲车辆很快在另一种环境中部署。注重细节,还体现在对伪装系统的使用环节。2023年美国国民警卫队的一次演习中,使用了一种便携式伪装机库。该机库大部分由充气构件组成,在接触地面的地方使用轮式框架,可以快速部署。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机库既可以用作诱饵,也可以真正用作战机藏身之地,通过躲在其中遮盖热辐射和其他特征。这种使用上的变化,使对手判断其真假变得更加困难。

三是更加智能。未来战场对伪装系统的更高要求,是具有灵敏的环境感知和实时调整能力。换句话说,自适应伪装系统将成为今后各国发展的主要方向。自适应,是指伪装系统能够对敌方威胁、背景和环境等战场因素变化做出自动连续的感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做出快速有针对性的伪装响应,从而始终保持最佳“隐身”状态。同时,该系统还能够巧妙运用电子战手段,误导敌方的认知,扰乱其判断决策过程,从而在战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展开对自适应伪装系统的研究,但由于该系统涉及的学科与技术太多,目前还无法达到实用程度。可以预见的是,当该系统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并逐渐实用化,世界各国多年来一心想破除的“战场迷雾”,恐怕又要蒙上一层“自适应伪装系统”带来的阴影。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