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新秀——不容小觑的“潜力股”
巡飞弹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但在其问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是军工市场的一款边缘产品。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将一款针对防空系统的诱饵无人机与反辐射导弹结合在一起,研制出第一代巡飞弹。不过,当时很多国家对此类武器并不看重,在研发方面也不太上心,因此这款产品在军工市场并未掀起什么浪花。
近年来,战场环境日益复杂,作战样式不断演变,对武器装备的灵活性、精确性和多任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巡飞弹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军队对多样化作战任务的需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小国家在传统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以较低成本获得较强作战能力。同时,它在执行反恐、维稳等任务时也独具优势。
2020年纳卡冲突中,巡飞弹大放异彩,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中,巡飞弹使用频率大幅增加,作战效能尤为突出,由此成为世界各国军队高度关注的明星武器。
随着巡飞弹成为大国军事技术竞争的新前沿,许多国家都加大生产研发投入力度。巡飞弹迎来蓬勃发展,成为军工市场的“香饽饽”。
根据美国垂直飞行协会2023年发布的巡飞弹研究报告,2017年全球生产巡飞弹的国家不到10个,如今已有近30个国家、120多个实体参与此类武器的研发生产,近2年推出的型号数量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此外,一些全球市场研究机构和数据分析咨询公司也对亚太、北美、欧洲等地区相关市场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于2023年发布多份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巡飞弹市场规模为10.3亿美元,2023年约为1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30.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上述报告还根据不同指标进行了细化研究:就弹药类型而言,当前手动定位型巡飞弹市场份额较高,但未来自主识别定位型巡飞弹将获得最快增速;就用户群体而言,陆军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2022年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0.34%,空军位居第二;就地区市场而言,目前北美地区在巡飞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市场份额为33.98%,但未来亚太地区有望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预计未来10年内该地区的累计投资将高达22亿美元。
随着集群技术、隐身技术、人工智能、模块化、轻型化等更多先进技术的运用,巡飞弹的性能和效用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还将创造出更多市场增长机会。正如很多分析人士所预言的那样,作为军工领域一支异军突起的“潜力股”,巡飞弹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