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从兵棋推演看人工智能发展(一)

2024-07-02 16:18 作者: 孙李程 马宏宾 来源: 军事文摘 45218 次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与大模型领域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重点。例如2016年,谷歌的AlphaGo在一场历史性的比赛中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复杂策略游戏上的重大突破。而最为震撼的是OpenAI发布的ChatGPT语言模型。国外似乎一直引领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我国也紧跟时代潮流,但是未曾有人回过头来看人工智能的根源。我们在研究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不妨想想人工智能的发展起源究竟是什么。

人工智能,其本质就是通过数据将网络模型训练到尽可能的跟人一样“智能”。在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各种神经网络模型与搜索算法孕育而生,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得到甚至比人还“智能”的模型,帮助我们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其实早在我国商朝时古人们为了在军事领域可以得到发展,就已经设计了许多类似于军事战争的兵棋模型,这与当今人工智能中的“模型”是不谋而合的,古人通过对弈不断训练自己,尽可能提高自己推演的能力进而开发智力,这就是在计算机技术尚未发展时可追溯到最初的“智能人工”。

640 (29).png

“智能人工”演变为现在的人工智能

本文从兵棋推演的起源说起,聚焦于中国兵棋推演历史,探讨我国古代的“智能人工”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人工智能,并从兵棋推演揭示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以此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

古代兵棋推演与“智能人工”

中国古代兵棋 中国古代兵棋游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智力训练和军事战略的模拟,在其历史发展中有过很多名字:博棋、棋戏、图上作业、地图机动、战争游戏、战争博弈、演习、作战模拟、兵棋推演等。而兵棋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最早的兵棋游戏是模拟战争的过程,以便训练将领和士兵的战斗技能和战略思维。

美海军上校阿比·格林伯格将第一款兵棋的发明归功于中国古代的著名将领及军事学家孙子。格林伯格上校认为孙子在两千多年前发明了第一款兵棋,名为“Wei Hai”,即围棋的前身。但在《论语·阳货》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已经提到了博弈与兵棋。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爱好者沉迷于研究博弈下棋,这不仅可以作为娱乐活动,更是智力训练与军事战略的模拟,其中最著名的是象棋,因为关于兵棋的溯源,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象棋”开始,詹姆斯·邓宁根在《兵棋完全手册》中提到,“如果你从未面对过兵棋,最简单的方式是把它想象成象棋”。

古代兵棋演变过程中涌现了象棋、围棋和中国跳棋等,不仅代表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古代培养逻辑思维和制定策略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兵棋博弈,人们可以研究战争策略和指挥技巧。这为现代人工智能在策略和决策方面的发展铺垫了基础。

640 (30).png

战国时期石质六博棋盘

中国最著名的游戏之一:象棋,是一种对抗性策略游戏,在我国可追溯到商代的六博棋,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象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棋类游戏,需要玩家考虑更多的策略和技巧,棋盘为方形,共有32个棋子,分为红黑两色。象棋的棋子有不同的移动和攻击方式,下棋的文人们需要通过巧妙的布局与策略才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此外,象棋对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许多用于象棋推演的计算机算法和人工智能推演系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