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像迫击炮弹一样发射,以色列“英雄”-120无人机

2024-06-27 08:58 作者: 兵工科技 来源: 军迷速成学堂 60007 次阅读

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以色列Uvision公司展示了一款名为“英雄”-120的无人机。该无人机最奇特的地方是发射方式,它们既不是从跑道滑跑起飞,也不是利用弹射装置从发射架上起飞,而是被装填在一个圆形的发射筒里,像迫击炮弹一样发射出去。

640 (29).jpg

起飞方式对使用场合的限制

相比于旋翼机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对起降场地多多少少都有一定要求,而正是这一点起降或者单纯的起飞要求,限制了固定翼无人机的使用场合,尤其是一线部队单兵临时使用的情况。

滑跑起飞是固定翼无人机最常见的起飞方式,安全性高,尤其适合起飞重量较大,且对后勤要求较高的大型无人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使用。但这种起飞方式的缺点是部署灵活性较差,离不开机场支持,无法配发给单兵使用。

轨道弹射是固定翼无人机的另一大起飞方式,不过轨道弹射需要借助轨道仪器,通常还需要借助外力,如气压、液压、火箭和电磁助推等。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节省无人机起飞阶段的燃油消耗,但弹射前准备和调试时间较长,且弹射轨道体积较大,运载比较麻烦,也不够灵活,同样不适合单兵使用。

此外,一些小型无人机如美国的“大乌鸦”可以采用手抛方式发射,虽然适合单兵使用,但这只适用于小型无人机,稍大一点的无人机就抛不动了。而且这种小无人机滞空时间较短,也搭载不了太复杂的传感器,只能对周边进行一些简单的侦察,无法胜任复杂任务。

像迫击炮一样发射

针对这种情况,以色列Uvision公司开发了采用类似于迫击炮方式发射的“英雄”系列无人机。但并不使用真正的迫击炮,而是类似迫击炮的发射筒。这种发射筒采用复合材料制造,非常轻便,单兵可以轻松背负。操作也非常简单,不需要炮兵专业知识,也无需调整射击角度、方位什么的,只需按下按钮即可。

平时,“英雄”无人机会像导弹一样封装在发射筒内,单兵领到的就是一个密封桶,可以单兵背负。当需要使用时,只需将前口盖卸下,打开发射筒上的支架,将发射筒对准需要目标方位放置在地面上,就完成了发射准备工作。发射时,按下发射筒底部的点火开关,桶内的微量药包被引燃,爆炸后产生高压燃气,会将无人机像迫击炮弹一样抛射出去。无人机飞出去后,在上升段打开控制面,飞到弹道顶点时展开机翼,发动机开始工作,然后以1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向目标,按指令遂行战场监视、侦察和战斗毁伤评估等任务。

由于发射筒可以重复使用,所以如果不是首次发射,使用前需要先对无人机进行测试,各项系统正常后,将其机翼折叠,然后把一个衬套装在无人机尾部,用来在发射时承受膛压,保护无人机的螺旋桨机构。然后先往发射筒内放入发射药包,再将带了保护套的无人机装入发射筒,然后再放入泡沫垫,盖上口盖,就可以带着这架无人机上战场了。

“英雄”-120无人机

“英雄”无人机是一个系列,目前共有6种型号,分别是“英雄”一30、“英雄”-70、“英雄”-120、“英雄”-250、“英雄”-400和“英雄”-900。其中,“英雄”-30、“英雄”-70和“英雄”-120属于单兵使用的近程型号,采用发射筒发射,另外三款为远程型号,即可以采用车载或舰载大型发射筒发射,也可使用轨道弹射发射。

其中,“英雄”一30、“英雄”-120无人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全机由制导装置,推进系统、折叠弹翼、折叠尾翼等部分组成。机头呈圆柱状,安装一部小型光电球,之后是任务舱段,携带传感器设备或战斗部。因为该无人机要从炮筒中发射,所以机翼和尾翼均采用折叠式结构,向前、向内收起后与机身紧贴,这样可以节省空间,方便装填进发射筒。尾翼后面是动力舱段,安装一部使用电机驱动的两叶软质螺旋桨。

“英雄”-120重量为12.5千克,滞空时间为60分钟,视距数据链的作用距离为60千米,巡航高度为1500-2000米。在这个高度上,体型迷你的“英雄”无人机的目视特征极小,再加上机身采用全复合材料,雷达同样难以探测,所以非常适合执行对高风险目标的近距离侦察任务,从而将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从近距离侦察任务中解脱出来,减少其暴露在敌方防空火力下的时间。侦测到目标的位置后,再派出拥有高精度侦察设备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完成最后一击。

另外,如果携带激光照射能力的光电传感器,还能让该无人机具备战场目标指示能力,可在空中对目标进行照射,引导激光制导炮弹或导弹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传统的激光指示方式是靠空中发射平台自己或僚机或是地面人员,用激光照射系统对目标照射来引导攻击,由于照射过程不能间断,因而并不是很安全,很容易遭到敌方火力打击,如果换成“英雄”这样的廉价无人机来做,就方便多了。

秒变巡飞弹

除了像其他一些小型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英雄”系列无人机最大的亮点是机上设有战斗部舱,可以装载爆炸装置,从而秒变巡飞弹,可以在捕捉到目标后,直接俯冲过去,像导弹一样对目标进行打击。

其中,“英雄”-30无人机可携带0.5千克重的战斗部,“英雄”一120可携带4.5千克重的战斗部,“英雄”-400可携带8千克重的战斗部,而最大的“英雄”-900能携带20千克重的战斗部。因而,用户可以根据目标的防护等级,派出相应等级的无人机。如果是对付人员、普通车辆这样的软目标,“英雄”-30即可胜任,“英雄”-120可用来对付建筑物和轻型装甲目标。如果目标是重装甲目标或有坚固工事保护,就使用“英雄”-900无人机,20千克重的战斗部的灌顶攻击,足以摧毁坦克这样的重装甲装备。

使用时,将“英雄”无人机发射升空,它会按照既定路线飞行,涵盖一个目标区域,目标被确认后,无人机收起机翼开始高速俯冲,在接近目标时爆炸或是直接冲向目标与其同归于尽,非常适合定点清除任务。

“英雄”系列无人机作战时通常采用双人作战小组,一个背负无人机发射筒,另一个携带操作终端、备用电池和小型数据链天线。当需要使用时,一个准备发射,一个架设数据链天线。无人机升空后,操作员利用手持操控终端操纵无人机活动,执行侦察乃至攻击任务。

结语

虽然“英雄”-120无人机的作战半径不大,只有几十千米,但对于前线作战的小分队来说,相当于多了一双眼睛,可以扩大部队的视野范围和对周边的态势感知能力,更别说其还具备“自杀”攻击能力,能执行精确打击任务,在很多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