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新型“鲭鲨”高超声速导弹情况初步分析

2024-05-24 01:26 作者: 何译宁 王俊伟 来源: 海鹰资讯 47067 次阅读

2024年4月,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CoAspire公司在美2024年“海空天”展会上联合推出名为“鲭鲨”(Mako)的新型高超声速导弹,并称是该型导弹自研发7年多来首次公开展示。

640 (9).png

一、“鲭鲨”高超声速导弹研制背景

洛·马公司透露,“鲭鲨”高超声速导弹设计之初是为竞标美空军“防区内攻击武器”(SiAW)项目,但未成功,目前正在向美海军推销。SiAW项目由美空军于2022年5月提出,当时向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和L3哈里斯三家公司,分别授出为期90天、总额200万美元的SiAW初步研制合同,旨在开发一型能压制/摧毁对手雷达、打击对手防空系统以及导弹发射车,且可由F-35战斗机内埋的新型弹药。2023年9月,诺·格公司竞标成功,基于其“先进反辐射导弹增程型”开展SiAW研制,而洛·马公司竞标未果。

值得一提的是,诺·格公司“防区内攻击武器”研制以AGM-88G“先进反辐射导弹增程型”为技术基础,AGM-88G弹径0.3米、采用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约225千米。导弹沿用AGM-88E“先进反辐射导弹”的导航制导系统和战斗部,采用惯性导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被动雷达/毫米波雷达双模导引头的导航制导方案,可携带68千克高爆破片杀伤战斗部。导弹采用全新的边条翼气动布局和四个尾翼进行控制,以保障射程和飞行稳定性。

鉴于“鲭鲨”高超声速导弹曾参与SiAW项目竞标,猜测其相关技术可能与SiAW有一定类似。

二、“鲭鲨”高超声速导弹基本情况

洛·马公司表示,“鲭鲨”高超声速导弹具备高性能、适配性强、多用途、生存能力强、成本可负担等特点。

飞行速度上,该型导弹最高飞行速度超马赫数5,达到高超声速。

射程上,洛·马公司未公布导弹射程,但在展会上表示,“鲭鲨”高超声速导弹射程与“高超声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HALO)等巡航导弹或AGM-183A“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均不在同一级别。结合美军为SiAW项目制定的招标标准,外媒预估“鲭鲨”导弹的射程大概在300-500千米之间。

外形尺寸上,洛·马公司在展会上透露,“鲭鲨”高超声速导弹长约4米(13英寸),直径约33厘米(13英寸),重约590千克(1300磅),其中战斗部重约59千克(130磅)。另从外媒公布的照片来看,“鲭鲨”高超声速导弹采用与AGM-88G“先进反辐射导弹增程型”相似的边条设计。

制导方式上,洛·马公司称,“鲭鲨”高超声速导弹采用多种制导方式,但并未公布更多细节。该弹曾作为SiAW项目的竞品,推测其可能继续延用或改进AGM-88G“先进反辐射导弹增程型”的导航制导方案,即惯性导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被动雷达/毫米波雷达双模导引头。

动力方案上,从洛·马公司公布的图片上看,“鲭鲨”高超声速导弹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适配平台上,洛·马公司称,“鲭鲨”高超声速导弹可配装于多型空中平台,如美空军F-35、F-22、F-15、F-16、F/A-18等战斗机和海军P-8A“波塞冬”巡逻机。其中,F-35战斗机可外挂4枚“鲭鲨”导弹,内埋2枚“鲭鲨”导弹,实现6枚高超声速导弹连续发射,内置高超声速武器可使F-35在保持隐身性的同时加强作战能力。此外,该型导弹还可适配垂直发射系统(VLS),与水面舰艇和潜艇集成。

作战运用上,洛·马公司称,“鲭鲨”高超声速导弹可用于打击陆地、海上目标,以及对手防空系统。SiAW项目最初旨在武装F-35A战斗机,使其可快速定位目标并进行打击,打击目标包括战区弹道/反舰巡航导弹发射器、GPS干扰器、反卫星系统和综合防空系统等。因此,“鲭鲨”高超声速导弹可能具备对防空系统,以及弹道/巡航导弹发射车等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

后续研制进展上,洛·马公司表示,将继续成熟“鲭鲨”高超声速导弹关键技术,使其技术成熟度达6级,并称可采用“其他交易授权”(OTA)模式(OTA是美国的一个采办工具,可规避大部分现有的规定了政府财政支付过程的法律和条例,仅对合同和乙方进行最少的约束),加速导弹研发进程,为快速部署该型武器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虽然“鲭鲨”导弹飞行速度可达马赫数5,洛·马公司也将其称为高超声速导弹,但仅从当前公布的信息判断,“鲭鲨”首先不是一型吸气式高超声速导弹,也难以判断是否为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相关更多细节需洛·马公司后续公布再进一步判断。

整体上看,美军若采用“鲭鲨”高超声速导弹技术方案,未来形成装备,可部署于美空、海军多型平台,导弹平台适配灵活度高,且导弹尺寸较小,平台携载量高,成本上可能也具备一定优势,可满足美军对于“多任务、高能力、高生存性能、经济可承受”导弹系统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美军对各类高价值固定/时敏目标打击能力。

初审:孙世奇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