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百科 > 正文

美海军舰上3D打印技术

2023-03-28 05:58 作者: 来源: 方楠 55009 次阅读

 舰上3D打印技术能快速按需制备零部件,将提升海上后勤保障能力,降低海军供应链负担。目前,美海军已完成舰上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验证,并在12艘舰艇上部署了3D打印设备,成功制造出多种聚合物部件,用于卫星通信系统、小型无人机等。

发展背景

舰艇航行期间通常需携带大量备用件,用于及时更换受损零部件。备件的采购一般需花费数月时间,一旦备用件短缺,还会影响相关设备甚至整舰的正常运行。3D打印技术在快速制造、定制特殊部件、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为此,美海军自2014年开始设想将3D打印设备安装在舰艇上,快速制造备用件、小型无人机,提升战备水平。

与岸上制造相比,舰上3D打印要考虑海洋气候环境的特殊性及舰艇航行的影响,对原料安全性、打印设备稳定性、操作规范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3D打印原料需满足船用材料的防火性、烟雾浓度和毒性相关标准规范。此外,为维持打印设备的稳定性,需制定详细的安装手册指导船员正确安装3D打印,同时开发减振设备3D打印,避免因船舶航行影响材料的有序沉积,从而影响打印件的质量可靠性。

为推进舰上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美海军连续发布了多项计划规范,并启动了3D打印相关研究项目。2017年5月,美海军发布“海军3D打印实施计划2.0”,确定了3D打印里程碑节点和演示验证路线图,提出将在2021财年后实现金属部件舰上3D打印。2018年,海上系统司令部发布“3D打印技术使用指南”,提出T9070-AK-DPC- 010/078-l规范,对3D打印聚合物原料的防火性、烟雾浓度和毒性等性能给出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舰上3D打印设备安装指南。

目前,美海军已经实现了聚合物零部件的舰上3D打印,正在探索金属零部件的舰上制造。

应用情况

2014年3月,美海军首次在LHD-2“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上安装了3D打印设备,试制了少量聚合物部件,以验证其在发动机振动、海浪等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随后,美海军陆续在LHD-1、SSN-774等多型舰艇上安装3D打印设备并进行试验。

2019年开始,海军通过建立舰上“小型制造实验室”(FABLAB)和“先进制造实验室”(AML),部署3D打印设备。目前,包括两栖舰、航母、潜艇在内的12艘舰艇具备了舰上3D打印能力,可在几天时间内快速制造聚合物零件。(来源:国防时报)

初审:成自来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叶黄素补剂别乱吃!这3类人才需要额外补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