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缅怀抗战先烈、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时刻。75年前,经过艰苦卓绝的不屈斗争,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不朽的民族意志,一路指引我们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当下,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铭记抗战历史,赓续抗战精神,将抗战胜利的荣光照亮更远的未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举全国全民族之力,用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14年艰苦抗争的背后,是中国军民进行的200余次重要战役和近20万次大小战斗,是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是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是800余万劳工被强掳,是1000多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5000亿美元的间接经济损失,我们理应比其他国家更有理由来纪念这一天的到来。
抗战是一座丰碑,也是一种符号,铭刻着华夏文明的传承,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军心之磐、陷阵之勇、死事之烈,慑匪寇而泣鬼神。这场战争的胜利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它不仅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后世界格局。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忘战必危,历史不应是记忆的负担,而应是理智的启迪。抗日战争,不管过去多久,都是中华民族身上一道深深的伤痕。历史不可忘记,任何的淡忘历史,都是愧对民族,愧对抛洒热血、长眠于地下的无数有名字以及没有名字的先烈前辈。抗战胜利应该成为我们的集体记忆,抗战精神理应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是为了以史为鉴,也是为了致敬先烈,更是为了更好前行。
伟大的胜利,不能因胜利而结束。一些人不尊重史实和民族情感,通过片面化的观点和数据,用煸动性文字来弱化我们党率领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或以娱乐化的角度来解读、宣传抗战;或以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欲盖弥彰地掩盖反人类暴行;或以分化我国意识形态,大肆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党的历史、抹黑党的领袖、诋毁人民英雄……这些现象的发生,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并且要坚决抑制这些现象的发生。我们要深刻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礼赞、传承、弘扬好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抚今追昔,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当下,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格局大调整时期,如何应对当下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都需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强大力量,激发出全国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闯关夺隘的意志和勇气,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抗战历史不朽,抗战精神不灭。我们要为实现民族复兴和谋求人民幸福,共谋光荣与梦想,照亮未来前进的道路。(来源:党建网)
初审、一校:马林虹
复审、二校:袁志宏
终审、三校:蔡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