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26,是中国火箭军部队继东风-21D之后的又一款反航母弹道导弹。据悉,该导弹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
陆海通吃
“具备对陆上重要目标和海上大中型舰船精确打击能力”所指何意,想来已不必多说。
作为“区域拒止”战略的重要砝码,反舰弹道导弹这一技术源于苏联。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这种武器的实战化水平始终存疑。随着冷战结束,人类战争技术形态从机械化战争过渡到信息化战争时代,中国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具备实战能力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进步,第二代反舰弹道导弹开始出现在世人面前——东风-26开始闪亮登场。
核常兼备
东风-26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15年9月3日。央视报道称,东风-26能在进入大气层后以超高音速飞行的同时自动寻找目标,并与东风-21D配合使用。
东风-26导弹体格硕大,长约14米,直径1.4米,发射重量20吨,采用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携带重量为1.2吨至1.8吨的核弹头或常规弹头,并具备投送3个分导式多弹头能力;在射程方面,东风-26导弹应具备携带常规弹头打击4500千米外目标的能力。
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
作为一款核常兼备的导弹,东风-26导弹在使用上应以常规打击为主,核威慑为辅。
不易拦截
当前弹道导弹的主要制导方式仍是惯性导航,也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末制导再入机动弹头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打击精度。
从现有技术分析,东风-26导弹很可能使用了大推力高加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减少助推段工作时间,降低被外军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发现和跟踪的概率;中段飞行期间,东风-26导弹可以使用箔条和诱饵等干扰突防措施,还可能使用更先进的中段机动变轨措施;至于飞行末端面对“萨德”(THAAD)和“爱国者”PAC-3导弹,东风-26导弹必然使用的再入机动弹头本身就可以提升突防能力,降低被拦截击毁的可能。
作者:姜州
初审、一校:胡慧亭
复审、二校:孙世奇
终审、三校: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