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夏季护心养心指南

2024-08-06 13:24 作者: 曹仲辉 来源: 省卫健委健教中心 42905 次阅读

盛夏来袭,高温热浪席卷而来,不少人会出现心悸、胸闷和气短的症状,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近年来,气温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夏季高温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且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夏季高温的影响。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提示,应重视夏季护心养心,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为什么夏季心脏负担重? 

1. 大量出汗

由于夏季气温升高,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散热,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若未能及时补充水分,易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脏负荷随之增加。

2. 室内外温差

夏日酷暑,人们常依赖空调降温。然而,室内外温差过大(超过7℃),会使血管经历突然的收缩或扩张,对心血管系统构成额外负担,不仅减少心脏血液供应,还可能触发心脏病的急性发作。

3. 空气湿度

夏季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气压比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对较低。这种低氧环境容易出现轻度缺氧的情况,引发胸闷、气短、心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

4. 睡眠质量下降

夏季夜晚炎热,睡觉时容易心神不宁、辗转难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且夏季昼长夜短,易睡眠不足。缺乏充足睡眠,使得心脏承受更大压力,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5. 情绪烦躁

夏季天气炎热,人容易变得烦躁不安、情绪易怒。长期的情绪波动,会加重心脏负担。据调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诱因中,情绪激动所占比例是第一位。

二、有效护心养心建议

1.及时补水

建议小口、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如大量出汗应酌情增加饮水量,以保持体内电解质代谢平衡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2.饮食清淡

应保持清淡饮食,控制生冷食物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的摄入,减轻胃肠负担。

3.防暑降温

当外出活动或者工作时,要做好防暑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等,防止因高温造成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同时,可准备一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当天气闷热、湿度较大时,在室内休息或工作时,可以打开空调,但要注意温度不能过低,且需要定期通风换气,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使人体处于适宜状态。

4.午间休息

夏季昼长夜短,加之受暑热影响,人们一般都睡得比较晚,建议适当午睡,有助于放松身心,恢复精力。

5.适当运动

可在凉爽的清晨或傍晚进行适当锻炼。如果天气比较闷热、空气湿度过大,可进行室内活动。

6.稳定情绪

夏日可多做些安神静心的休息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种花草、散步、打太极拳等,防止因焦虑烦躁而引起的“情绪中暑”,及时调整心态,释放压力。

7.坚持治疗

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固然重要,但坚持积极规范治疗才是根本所在。一旦被确诊为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遵照医生要求长期规范治疗,切勿因自我感觉身体好转而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初审:刘小丹

复审:马林虹

终审:袁志宏


头条推荐
科技燃梦 探索未知 ——郴州市科技馆携手良田小学共筑留守儿童科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