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吃草莓能引起出血热?专家辟谣: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2023-03-21 12:56 作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来源: 湘雅二医院感染科 谢波汶 105925 次阅读

近日,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在新冠疫情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更是增添了不少恐慌。出血热相关话题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谣言满天飞。出血热到底是什么?吃草莓真的会得这病吗?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出血热是什么

肾综合症出血热,既往也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是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每年十月开始,陕西关中地区进入出血热高发季节,也是全国出血热的高发地区。本病在我国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汉坦病毒主要宿主是啮齿类动物,鼠是主要传染源,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携带病毒的鼠尿,粪,唾液等污染环境,可形成尘埃或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这是传播的主要方式,还可通过消化道,接触传播,也可能存在虫媒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临床上以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功衰竭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起病时以低热、胃肠不适和呼吸道感染样前驱症状开始。多数患者突然起病有畏冷、发热,体温39~40℃之间,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热程多数为3~7天,少数达10天以上。

除发热外主要表现尚可出现全身中毒症,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征,全身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其中,头痛、腰痛、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潮红,重者呈酒醉貌。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及胸背部,常呈搔抓样,条索点状瘀点,黏膜出血常见于软腭呈针尖样出血点,眼结膜呈片状出血。渗出水肿征主要表现在球结膜水肿。

吃草莓会得出血热吗

出血热是不会通过吃草莓和野菜传播的。出血热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老鼠,吃草莓和出血热两者并没有关系。但在流行季节,草莓可能被感染汉坦病毒老鼠排出的尿液、粪便污染,如果实在不放心,可将草莓洗干净再吃。不在草莓园直接摘取食用。

如何预防出血热

预防出血热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流行的关键;二是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于疫区16~60岁人群,尤其是户外劳动者和从事汉坦病毒实验研究的人员,宜接种疫苗;三是个体防护,加强个人卫生,对野外工作人员加强个人防护,比如穿长裤长靴等。

由于出血热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有及时就医,耽误病情。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一旦出现“三红三痛”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出血热治疗强调“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方法。

指导专家:王文龙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教授

初审:谢宇波

复审:谢   琳

终审:刘   新

分享到:
头条推荐
科技燃梦 探索未知 ——郴州市科技馆携手良田小学共筑留守儿童科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