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第二课堂 > 正文

给初一学生的忠告和建议

2023-10-16 08:28 作者: 天天 来源: 45746 次阅读

有初中老师是这样总结初中三年的: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高下,初三天上地下。没错,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在三年1000多个日夜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初中三年会遇到各种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年级的规划,其实都只有四个字:科学、努力。科学为的是不要跑弯路,但只有努力才能决定你跑没跑起来。

1. 把初一当作初三过的,都笑到了最后。

但可惜的是,至少有80%的学生要等到初三才知道着急。

2. 六年级到初一的差距非常大。

从听课到内容、作业、态度、思维方式等,都要进行转变,小学阶段的一些无关痛痒的表现,可能导致初中全盘皆输。比如进行数学计算时不喜欢用草稿纸演算这么一件小事儿,多少同学因为这个原因在中考时丢了不少分,人生轨迹就这么改变了。

3. 细心比会做难题更重要。

不得不承认,现在中考考查更多的是同学们的细心,是理解能力,是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解难题的能力。因此要调整学习方向,上课真的听懂是第一要务,平时练习的思路也要转变。

4. 初一的坏习惯改不了,初二一定出问题。

初一的所有课程都不难,初一的各种考试也都不难,在绝大部分学校,数学考试随随便便就能拿个90多分,但你要知道,坏习惯改不了,学习方式不转变,初二一定出问题。

不要总是抱着偏科不怕、中考还长远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现有的问题,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最终都会化作初三道路上的荆棘。到时候你面对的就不只是学科的问题,而是在父母、老师、同学的三重压力下,每天重复着过度地自我压榨,以及无谓的精力消磨。

5. 提早重视体育课。

体育课,在初一初二有如天堂,等到了初三那可就比较难受了,一节课下来,能让你这一天都处于颓废状态。尤其是长跑,男生跑哭了都有可能……总之一定要提前重视体育锻炼,到了夏天36°C的气温下跑800米,那都是家常便饭。

6. 初一必须培养好你的计算能力。

初一是培养同学们计算能力的唯一阶段,一点没学会,后面都白费。好多同学有马虎和粗心的问题,但请不要用“粗心”二字为自己找理由或借口。从知识层面来讲,除了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其他都是因为忘记细节、忘记做法导致的。集中注意力认真理解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快速掌握计算技巧,加上课后大量针对性练习,加深印象,才能彻底改掉粗心的毛病。

1. 不适应怎么办?

进入初中后,课程一下增加到7门,而且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从小学的要求学生学,变成需要学生主动学,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这些变化。

此外,进入初中,学习竞争更加激烈,考试也会增多,同学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公办初中还好,现在不能择校了,生源相对比较均衡。如果在民办中学,因为都是择优录取的学生,大家的底子都很不错,所要承受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大,如果你在小学一直较优秀,到了初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落差。

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的很大一部分压力是来自父母。初中刚开始,先让孩子去适应,不要制定太大的目标或对孩子要求过高。初一先把基础打牢,为以后做准备。

另外,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谁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经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孩子见了困难就害怕,遭受挫折就退缩,那么孩子时刻都会受到心理压力的煎熬,遇到挫折承受不了打击,困难没有来临时害怕它到来,因此身心疲惫,对成长十分不利!

平时就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家长也要多疏导,及时关心孩子身心健康!

2.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为何不与家长沟通?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进入初中后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跟家长沟通也少了,平时在家多说几句可能就觉得烦!很多父母都担心,如果开学后,孩子遇到问题又该如何及时沟通呢?特别是一些寄宿的孩子,周一到周五还见不到面。

建议:首先要信任孩子,向孩子敞开心扉,平时不妨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时遇到的困惑、压力,做过哪些傻事,展现一个不完美,但真实、可亲近的家长形象给孩子。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尽量做到客观评价,不能简单地将错误都归咎于孩子,或者对孩子进行否定,这样会让孩子极度反感。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的困难,多鼓励孩子,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

初审:成自来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心理健康科普进社区,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