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第二课堂 > 正文

“双减”政策下,如何真正和学习压力说拜拜

2024-03-08 03:46 作者: 龙巧灵 来源: 54668 次阅读

2021年秋季,全国中小学迎来了“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学期。随着校内减负提质,校外全链条治理,课后服务全面推进,新学期有了新气象。可是,部分学生依然存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进入初三后,她的成绩下降特别快,上次考试,年级排名竟掉到了305名,每天都看不到她的笑脸……”婷婷今年15岁,是长沙某中学初三学生。婷婷妈妈告诉医生,孩子自升入初三后就特别反常,整日郁郁寡欢、食欲不振,还时常发呆流泪、失眠焦虑,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在耐心与婷婷交流后得知,进入初三后,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婷婷每天主动花大量的时间做各科试卷,可是数学和物理成绩还是没有提升,她内心无比紧张、焦虑。父母经常督促她要好好学习,说初三特别关键;班主任老师也隔三岔五找她谈话,鼓励她加把劲,努力考上重点高中。不想让父母、老师失望,婷婷感觉压力更大了,内心无比愧疚。这些情况导致婷婷每逢考试就变得很紧张,考试前经常失眠、胡思乱想,考试时手都在发抖,手心全是汗。情绪上的过度焦虑紧张,内心的自卑,让她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持续性的学习压力,影响了婷婷的食欲及睡眠,对她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甚至造成生理上的不适反应。

在医生的帮助下,在父母、老师的鼓励和陪伴下,婷婷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在“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一个学期,相信有很多同学跟婷婷一样,也或多或少有着各自的苦闷和压力。那么,在“双减”政策下,同学们到底该如何应对学习压力呢?下面教你几招,让你从心理上真正和学习压力说拜拜!

一、积极应对,勇于迎接挑战

面对学习压力,不同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如果像婷婷一样,在学习压力出现后,没有和家长、老师沟通交流,而是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比如回避、否认学习压力,可能会造成学习适应不良的后果。我们要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学习压力视为挑战,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对学习产生掌控感,更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压力的缓解。

二、适时调整目标,将压力化为动力

同学们,在你觉得学习压力很大的时候,不妨采用呼吸放松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心态调整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目标。找准差距,发现知识薄弱环节,从而决定考前复习的侧重点、方法等,然后制订出达到目标的详细计划,如分几个阶段来实现、怎样实现、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学习过程中不能迷失目标,绝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心烦、焦虑、急躁,自乱阵脚。也不能因为复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大而放弃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保持平稳的心态,将压力化为动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三、加强锻炼,学会旁逸结合

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课后休息,实现劳逸结合,是学生减压的“灵丹妙药”,更是帮助考生在考场上发挥最高竞技状态的不二法门。同学们不妨适时走出去,跑跑步,打打球,爬爬山,游游泳,动静协调、张弛有度地适当运动,有利于消除疲劳、激发活力、调节大脑功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力,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日常学习中,大家要保持淡定,悉心浇灌,静待花开,自信而勇敢地跟学习压力说拜拜!

给家长的小Tips (提示)

亲爱的家长,当您的孩子遇到学习压力大的情况时,您不妨试着这样做:

1.表示理解,不过度安慰。当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大时,家长需要表示理解,可以分享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阶段,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无须“大惊小怪”。孩子有情绪时,家长的安慰要适度,态度要温和,话语要贴心,这样的安慰对孩子才有帮助,过度的安慰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2.表达感受,耐心倾听。当孩子遇到问题向家长诉说时,家长要学会成为孩子的“树洞”,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家长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示对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为孩子有上进心而高兴等。家长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孩子才能获得更多应对压力的力量。

3.常讲故事,少讲道理。真诚地与孩子分享各类故事,自己的或他人的,让孩子在故事中自己去领会,去学习。孩子增长了见识,才能轻松应对压力。

4.保持淡定,以身作则。俗话说“关心则乱”,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把焦虑和爱区分开,让孩子感受到爱而不是焦虑。从长期来看,孩子经历有压力的阶段,不完全是坏事。所以家长要先保持淡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作者简介:龙巧灵,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团队成员,从事精神心理工作7年,有丰富的临床管理和治疗经验,擅长压力与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父母效能训练。

指导专家:高雪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湘雅-耶鲁中美孤独症早期干预国际项目中方主管。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综合干预模式以及家庭心理治疗。

初审:成自来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