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通过“望、闻、问、触”四诊法判断牛病,可以提高诊断牛病的效率,并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减少养殖户损失。
一、望诊。主要通过观察牛整体状态,包括精神状态、姿态、运动能力等情况,判断牛病及生病的程度。
一看皮毛:健康牛的皮毛光亮油滑,皮肤富有弹性;病牛的皮毛粗糙蓬乱而无光泽或脱毛露皮。
二看动态:健康的牛不论采食或休息,常聚集在一起,休息时多呈半侧卧势,人一接近即行起立;病牛食欲不振、反刍减少,放牧常常掉群卧地,出现各种异常姿势或烦躁不安等兴奋症状。
三看鼻镜:健康牛的鼻镜湿润,有小水珠,分布均匀;若鼻镜上水珠消失,干燥起壳,甚至有龟裂纹,可能是牛体温高于正常温度。
四看大小便:正常牛每日排粪10~15次,黄牛粪呈小球状而比较干硬,水牛粪扁圆,粪便的硬度适当,呈深绿色、草帽状堆积,表面没有黏液、光滑、有光泽,呈叠饼状,无异味。如果出现粪便变稀,有异味,带气泡和脱落的肠黏膜,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及血丝等情况须及时救治。正常牛每日排尿8~10次,尿液透明无色或略带淡黄色,如现出深色或血色要引起注意。
二、闻诊。通过听觉和嗅觉来判断牛的健康状况,包括耳闻和鼻嗅两方面。
一是闻声:声音的变化可反映脏腑功能盛衰及病症有关情况。主要有叫声、呼吸声、咳嗽声、咀嚼声、胃肠音及心肺音等,犊牛呼吸20~50次/分钟,成年牛15~30次/分钟。健康牛呈胸腹式呼吸,心脏跳动有力,胃肠蠕动有力。
二是闻味:主要用鼻嗅闻牛呼出的气体、口腔气味、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病理性产物的气味。如呼出气有特殊的腐败臭味,提示呼吸道及肺脏有坏疽病变;呼出气有苦杏仁味提示可能氢氰酸中毒。
三、问诊。通过询问饲养人了解牛的病史、症状、治疗等过程以及可能的引起发病的因素,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是问采食:健康牛消化和食欲正常,到喂料时间或看到饲养员、喂料车进入牛舍,便会兴奋,喂料后争抢上槽,采食迅速。牛的采食量干物质为牛体重的2.25%~3%左右,要按饲料含水量来折算;如果喂料后上槽不及时、采食速度慢,甚至完全不上槽呆立在牛舍一角的牛,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问反刍:健康的牛每次采食后半小时开始反刍,一昼夜反刍6~10次,且以夜间反刍为主,黄牛为每次24~40分钟,肉牛为每次30~60分钟,每次反刍草团在口腔内咀嚼30~60分钟;病牛反刍不正常或停止反刍,反刍无力。
三问业主:牛发病时间、地点、环境、饲料、水源、数量和病程,周边是否有牛病流行,是否接触过患病动物或污染源,免疫接种和调运引种情况,是否治疗及用药和疗效,死亡及死亡时的症状,通过详细询问和记录这些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牛的健康状况。
四、触诊。通过触摸按压来感知牛的身体状况,包括体温、肿胀、胸部和腹部的异常等,局部检查眼睛、耳朵、鼻子、口腔颜色等。
一测体温:成年牛的正常体温为37.5~39.5℃,犊牛体温38.5~39.8℃,黄牛体温高于水牛体温;可通过触摸牛尾中动脉测脉搏,犊牛90~110次/分钟,成年牛60~80次/分钟。
二触牛眼:健康的牛两眼有神,眼珠灵活,洁净湿润,视觉灵敏,反应迅速;病牛两眼无光,两眼下垂不振,反应迟钝。
三触牛耳:健康的牛两耳牵动灵活,时时摇动,手触温暖;病牛头低耳垂,耳不摇动,两耳根非冷即热。
四触牛角:健康的牛两角尖凉而有角根温;病牛的角根不是发冷就是发热。
五触口腔:健康的牛口腔黏膜淡红,温度正常,无臭味;病牛口腔黏膜淡白流涎,或潮红干涩,有恶臭味。
六触牛舌:健康的牛舌光滑红润,舌苔正常,伸缩有力;病牛舌不灵活,舌苔厚而粗糙无光,多为黄、白或褐色。
七触牛体:触摸牛体全身,是否有明显鼓气或疝气,牛乳房及腹沟内是否有肿胀和结节,局部是否有疼痛感不让触摸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四诊合一”,必须把“望、闻、问、触”四诊所得的有关病史、症状和形色等表现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防止局限性和片面性,以便判断疾病的标本缓急,正确指导牛病标本兼治,对症下药。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